close

 

有些人在相處溝通上會遇到一種困境:

另一半莫名的擔心、恐懼很多「不必要的事情」(或不可能發生的事情),然後不斷跟你闡述自己的擔心。


常常有人會因為覺得很煩、覺得對方擔心得很沒道理,所以只丟一句「不要想太多」,就回頭去忙自己的事……。

但通常想太多的人就是沒辦法停止、沒辦法讓自己不去想,所以告訴他「別想太多」是沒有用的……。



正規的作法是陪他討論、陪他一起面對這份擔心,

但若是因為自己有別的事情要忙,沒時間也沒耐心去陪伴對方的話……。


不正規的作法是:

讓他去想別的事情………囧||||



所謂的煩惱實際上就是「思緒縈繞在不能解決的問題上」,

因此我們可以先聽對方的煩惱,然後把話題拉到一個"可以被解決的煩惱"上面。


舉例來說,一個媽媽跟先生闡述她強烈的不安全感:

「我好擔心我們小孩會夭折、會長不大,怎麼辦?」 --> 這是一個不可能被解決的問題

(因為問題沒有實質指涉對象,無法解決)


這時候先生可以做一個短暫的同理

「嗯,有的時候我也會跟你一樣擔心啊……」 然後把「不切實際」的問題實質化:

 


「那你看,如果寶寶沒有定期施打疫苗的話,就很容易不健康,那我們要不要把寶寶的
小黃卡拿出來,把要施打疫苗的時間記在行事曆上?這樣方便定期帶寶寶去接種疫苗。」


釋出一個「他可以去做」的事情來終止不切實際的擔心,比無謂的說「你不要想太多」來得好

(另外,產後憂鬱症是一種症狀,請去看醫生,本篇舉例只是舉例……。)

 

很多無謂的擔心是對於未來的未知往不好的方向進行猜測,而正因為未知,所以不能斷定它好或是斷定它壞,因而旁人很難駁斥這種無謂的擔心。

所以,要做的事情是將這種擔心"實質化"。不論是具體的定義這種擔心在擔心什麼,還是提出實質可以預防壞事發生的措施,都可以減緩對方的恐懼感。


而只是單純的說「不要想太多」是一種很沒有"能動性"的話語,你叫一個人「不要做」某件事,還不如叫他「去做相反的事」。


甚至於這種「不要想太多」會被視為敷衍,久了對方可能會抱怨「我感到不安全的時候你都在敷衍我!」,事情演變成這樣就會破壞彼此的關係……。


所以即使自己很忙、沒時間,還是理會一下對方莫名的不安感會比較好……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s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